学思践悟 |党员干部探访包公故里文化园所思所悟
发布日期:2025-05-27 浏览次数:140
千年廉韵浸润桑梓,八项规定淬炼初心。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安振小贷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合肥包公故里文化园,在青砖黛瓦间追寻先贤廉吏的精神足迹,于历史长卷中感悟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内涵。通过实地参观、沉浸式学习与互动研讨,党员干部将包公“清心直道”的廉政思想与“打铁必须自身硬”的纪律要求相融合,结合行业特性谈体会、话担当。三篇感悟见微知著,映照出新时代党员以史为镜、正身律己的精神追求。
砚台铭廉志,岗位守初心
走进包公故里文化园,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。青砖灰瓦的建筑群诉说着历史的厚重,包公祠内陈列的文物史料让我对这位千古名臣有了更立体的认识。漫步在廉政文化长廊,细读包公断案的故事,不禁为他的刚正不阿、执法如山所折服。最触动我的是“不持一砚归”的故事——包公在端州为官三年,离任时连百姓送的一方砚台都不肯带走,这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德,实实在在地戳中了我的心。
开展业务工作中,我们既是公司形象的窗口,也是客户信任的纽带。只有像包公那样守住本心,才能在报价谈判、合同签订、贷后管理等环节做到问心无愧。未来,我会把这份触动转化为行动:在与客户对接时严守公司制度,在处理业务流程时坚持原则底线,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赢得信任。正如包公所言“清心为治本”,在平凡的岗位上,永葆清正廉洁的初心,就能书写属于自己的“青天”篇章。
——业务三部夏双飞
寻廉践初心 做清廉干事人
漫步孝肃廊下,聆听“拒寿礼、斩砚台”的典故,忽觉历史与现实在此重叠——那些曾被权欲蒙蔽的瞬间,在包拯掷砚入江的决绝前无所遁形。在廉政展厅看到“当代包公”的廉洁承诺,我深刻意识到,清廉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古训,而是每次做决策时,心里那杆衡量私利与初心的秤。
读到包氏家训“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,不得放归本家”的刻字时,耳畔似有惊雷——这既是对古人的告诫,更是对当代党员的拷问。离园时回望那口千年廉泉古井,清波如鉴,照见前路。作为业务部门负责人,我要用包拯的廉洁标准,严格要求团队,规范业务流程,坚守初心。在谈合作、签合同、推进项目的每个环节,都要多问自己:操作合规吗?能经得起查验吗?廉洁不是口号,而是要融入日常工作的习惯。就像我们做业务方案反复核对数据,廉洁自律也要落实到每一次接待、每一份人情往来的细节中。未来的路还长,但只要脚步不偏,走得再远心里都踏实。
——业务一部雷昱龙
以廉为尺 正身笃行
包拯那句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”让我深受触动。站在古井边,摸着井栏上的坑洼痕迹,就像听到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的提醒在耳边回响。在孝肃阁里,看到包拯拒礼的故事,我不禁反思:如果我手握权力,能不能像他一样坚守原则、抵住诱惑?看着包公铜像,我明白廉洁不是嘴上说说,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坚守底线,摒弃侥幸心理。
作为党员,又是法务资产管理部负责人,我更应该以包拯为榜样,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。在日常工作中,无论是处理合同审查、资产处置,还是解决纠纷,我都会把合规当作保护盾,把廉洁自律当作警戒线。每一个决定、每一项操作,都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。以后工作中,我会牢记清廉是立身之本,踏踏实实地做好法务资产管理工作,守住廉洁底线,把部门工作干得更扎实、更规范。
—— 法务与资产管理部鲍龙